新华社日内瓦3月23日电专访:中国先进的气象理念造福国际社会——访世界气象组织助理秘书长张文建
(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陈俊侠 刘曲 连漪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助理秘书长张文建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在气象科技尤其是气象卫星技术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坚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先进气象理念,不仅服务本国人民,也造福国际社会。
张文建说,中国于1972年恢复在世界气象组织合法席位。在初期经过组织机构和事务性方面的融合后,中国迅速开始做出贡献。比如在观测系统方面,有了中国贡献的数据,才能真正形成全球气象数据观测网络。
张文建表示,中国气象科技发展受到世界气象组织高度认可,其特点可总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需求牵引。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提出“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三大战略。公共气象包括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主要服务于大众;安全气象针对防灾减灾,惠及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部门;资源气象将风、雨、阳光等气象要素作为宝贵的自然资源,积极配合国家节能减排、新能源产业等发展战略。通过服务上述社会需求,提高气象事业发展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
其次是高质量发展。中国气象科技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加速发展,目前考虑的是如何瞄准国际前沿、补足短板。中国气象科技拥有四大支柱,分别是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基于高性能计算机的气象信息系统、地球系统的预报体系。得益于国家航天技术进步,中国气象卫星技术水平如今已达到国际领先。中国还是全球拥有现代化天气雷达最多的国家,这对防灾减灾极为重要。通过这三个支柱的发展,中国将致力于实现整个地球系统的预报,包括洪涝灾害、空气质量、气候变化以及农业产量的预测等。
中国气象科技发展的第三个特点是开放包容、互惠共享。中国无偿地与世界气象组织及所有合作国家共享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地面数据及中方先进的理念、科学进展,提高气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使各方都能从中获益。世界气象组织希望拥有气象卫星的国家能够在其他国家遇到重大气象事件时,针对具体需求提供观测数据。中国是第一个响应这一号召的国家,目前已与28个国家签署协议,在这些国家需要时并且不影响自身正常观测基础上,为这些国家提供气象观测服务。
张文建说,中国一直坚持不懈地在气象服务方面援助最不发达国家,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和赞扬。自2013年起,在世界气象组织协调下,中国以双边援助形式对非洲7国开展气象援助项目,包括建立地面气象观测网、防灾减灾系统、境外卫星接收系统等。
他还特别强调,世界气象组织平均每天收集约1万个地面观测站的数据,其中约500个由中国贡献,约占全球总数的5%;世界气象组织每天还需要来自约1000个垂直大气观测气球的数据,中国贡献约100个,约占10%;世界气象组织卫星项目协调的约30个业务气象卫星中,中国贡献占比约四分之一。
张文建表示,中国与国际社会共享发展成果,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这是中国气象事业在世界气象组织获得高度赞扬的原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