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

网约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行业,“饱和”成为了今年的关键词。

今年6月,长沙、三亚等地的交通运输局发布通告,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此前,东莞、珠海、温州、济南等多个城市也相继发布了网约车饱和预警,提示当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已不足10单,提醒从业者谨慎“入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被不少中年人誉为“最后避风港”的网约车赛道,如今正面临着“饱和危机”。

饱和之下,平台们该如何应对,何去何从?

“僧多粥少”?

司机:接单难了

今年上半年,无论是春节,还是五一、端午小长假,旅游市场都是一片红火,出行需求呈井喷式增长。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显示,今年4月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7.06亿单,相较于2022年4月的4.76亿单增长了48.3%。今年五一节,来自T3出行的数据显示,平台呼叫量峰值同比增长超179%,用户整体打车出行量较2023年春节期间仍增长159%。

另据滴滴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3 月日均完成订单量 2820 万,同比增长 42%。

可见,订单多起来了。而与此同时,司机也多起来了。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4月30日,全国共有309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比去年同期增加39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40.6万本、车辆运输证230万张,环比分别增长3.4%、2.2%,一年内分别增加约117万、54万。

近年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在男司机占主力的网约车行业,女性司机的力量也在快速崛起。据T3出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初,平台注册司机中,女性司机数量为5.3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2万人,增幅超150%。

饱和之下,司机们认为接单更难,直接影响收入。成都的一名网约车司机告诉记者,现在司机越来越多了,以前一个月全勤工作加上平台补贴,到手能有一万出头,今年开始,一个月能有6000元就算不错了。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另一位网约车王师傅也非常郁闷地告诉记者,“我每天6点出门,晚上11点才回家,一天下来,遇到运气不好的时候,一天才拉10个乘客。非常亏!”

交通运输部还公布了一组数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5月份收到的总订单是7.35亿单。全国558.4万司机,5月份平均每人接单数量4.2单。

虽然司机多了,但订单总量也在增加,为何会出现司机接单难的情况?问题出在哪里?

事实上,网约车的用户数量却在下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37亿,较2021年12月减少1553万。

不可否认,网约车行业已告别增长期,正式进入存量博弈的阶段。业内观点认为,缺少新用户、运力接近饱和,供需平衡被打破了。

一时间,对于“网约车市场饱和”、“网约车市场见顶”等话题登上热门,不过行业内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今年6月,T3出行CEO崔大勇对外表示,出行行业复苏势头领跑各行业,仍有较大成长空间。“随着消费的逐渐复苏,出行行业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预计2023年同比增速有望超过15%。”

前不久的6月21日,如祺出行宣布完成8.42亿元B轮融资。这是继2022年4月如祺出行获得超10亿元A轮融资后,又获得的又一轮融资,这也是国内出行行业在今年达成的首笔融资。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资本市场以及投资者对于出行行业未来发展的看好。

有人前进,当然也会有人选择止步。今年 3 月,王兴发布内部邮件宣布调整网约车业务,将美团打车业务并入美团平台、放弃自营业务转向聚合模式,并减少后续资金和人力投入。调整之后,美团打车团队部分员工调往其他业务线,团队规模大幅缩小。

聚合模式,意味着用户可以在美团App一键呼叫首汽、曹操、神州等多个不同平台的车辆。有专家表示,自营需要自建车队,投入巨大,而聚合平台缩减了运营方面的支出成本,对于用户来说,一站式打车服务也节省了不少时间与精力。洗牌之后的新格局或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成型,各家网约车平台都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挑战。

不是所有的新业务

都叫“第二增长曲线”

饱和之下,各大网约车平台都在紧锣密鼓地寻找新增长曲线。

7月1日,享道出行宣布旗下Robotaxi在上海嘉定区域全面开启示范运营。据介绍,目前享道Robotaxi已在上海嘉定、临港、苏州相城等区域开展常态化载人示范应用,车辆规模已超百台。

今年4月,滴滴发布了旗下首款自动驾驶概念车Neuron,并计划于2025年将首款自动驾驶量产车型接入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

去年5月,T3出行宣布与L4级自动驾驶通用解决方案公司轻舟智航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苏州联合启动Robotaxi公开运营。一年过去了,今年T3 也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到2026年底,L4自动驾驶车辆商业运营将达到1000辆。

今年3月,曹操出行宣布与多个智驾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商业智驾出行平台的建设。曹操出行CEO龚昕亦表示,未来网约车行业必将是智能网联的时代。

包括刚获得新一轮融资的如祺出行也表示,完成本轮融资后将进一步构建全开放的自动驾驶运营科技体系,加速推动可商业化的自动驾驶产品落地应用。

显然,自动驾驶已成为网约车行业竞争的第二战场。

近两年来,自动驾驶也备受资本市场青睐。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投资事件共128起,2021年为144起,两年累计融资规模超过1100亿元。从2022年数据来看,自动驾驶开始将关注焦点放在量产型自动驾驶领域和商业化前景更加明朗的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

那么,为何网约车平台都不约而同在自动驾驶领域开展新业务?有业内人士直言,因为Robotaxi对于网约车行业的改变将是巨大的,Robotaxi商业化后网约车的成本将比现在低很多,现在网约车最大的成本是给司机发工资。

“Robotaxi的出现可能会改变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更具有技术优势的平台可能会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上述业内人士说。

但也有人对此保持了质疑态度,认为这是网约车行业实行的“鸵鸟政策”,并表示,不是所有的新业务,都叫“第二增长曲线”。

有专家认为,Robotaxi能否普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成熟度、法律法规、用户接受程度等。在未来5-10年内,Robotaxi有望逐步普及,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风险问题能够完全解决。

写在最后

对于未来网约车行业的竞争焦点,无论是对于头部平台滴滴,还是第二梯队的T3出行、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玩家,竞争焦点都应该更加关注运力,而且是高质量的运力,即在单位时间内更高效地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目前聚合平台的快速增长就是例证之一。

说到底,网约车的内核终究是一个服务型行业。

关键词: